日月潭文武廟 行禮式

三獻禮‧《宋史樂志》‧「禮備三獻、樂成七均」乃古之大禮,行禮奏樂,樂舞並起。本廟祀典行禮式─祭孔或大典「釋奠禮」、聖誕祝壽「三獻禮」,三獻禮採古制禮節,配樂獻禮,先行誦經禮贊,三獻禮依序如次。

通引 行儀
通贊 肅靜。發砲。擂鼓三通。鳴金三點。振起樂音。
肅靜。
通贊 諸執事就位。 主祭者就位。 陪祭生一齊就位。再振起樂音。
通贊 行。盥洗禮。
引贊 詣。盥洗所。盥洗。 淨巾。復位。
通贊 行。參神禮。
引贊 鞠躬 。 
跪。叩   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跪。四叩首。五叩首。六叩首。興。
跪。七叩首。八叩首。滿叩首。興。
平身。 
通贊 行。上香禮。
引贊 詣。三恩主並列位 尊神 香案前。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初上香。再上香。三上香。興。
引贊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跪。受酒傾茅砂。興。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平身。 復位。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平身。 
通贊 行。初獻禮。
引贊 詣。三恩主並列位 尊神 神座前。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引贊 跪 。初獻清茶。初獻壽酒。初獻庶饈。初獻菓品。初獻牲禮。初獻壽麵。初獻紅員。  
興。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平身。復位。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平身。
通贊 行。讀祝禮 
引贊 詣。三恩主並列位尊神香案前。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跪。
通贊 讀祝生就位。止樂。
引贊 俯伏。
通贊 宣讀祝文。再振起樂音。
引贊 興。 跪 。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跪。四叩首。五叩首。 六叩首。 興。跪。 七叩首。 八叩首。 滿叩首 。興。平身。復位 。
引贊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興。平身。
通贊 行。亞獻禮。 
引贊 詣。三恩主並列位 尊神 神座前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引贊 跪。再獻清茶。再獻壽酒。再獻庶饈。再獻菓品。再獻牲禮。再獻壽麵。再獻紅員。
引贊 興。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平身。復位。跪 。叩首 。再叩首。三叩首 。平身。 
通贊 行。三獻禮。
引贊 詣。三恩主並列位尊神神座前。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引贊 跪 。 三獻清茶 。三獻壽酒。三獻庶饈。 三獻菓品。 三獻饌盒。 三獻壽麵。三獻紅員 。獻朱盛財帛。 興
引贊 跪。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興 。平身。復位。跪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平身。
通贊 行。飲福受胙禮
引贊 詣。三恩主並列尊神香案前 。跪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興。
引贊 跪。受酒。嘴酒 。興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跪。
引贊 獻胙肉。興。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跪。
通贊 止樂。
引贊 俯伏。
通贊 宣讀古詞。
引贊 諸真面祝。佑我良民。學問廣進。德業日新。惟邦家雁。作朗妙珍。衣冠漸忽。濟濟真真。
通贊 再振起樂音。
引贊 興。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平身復位。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
通贊 奉祝者。司祝。奉財帛者。司財帛。各詣燎所焚祝。化帛。
通贊 行。望燎所。
引贊 詣。望燎所。望燎。復位。
引贊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平身。
通贊 行。辭神禮。
引贊 鞠躬 。 跪 。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跪。四叩首。五叩首。 六叩首。 興。跪。 七叩首。 八叩首。 滿叩首 。興。平身。
通贊 禮畢撤饌。諸執事皆拜。人人高陞。科甲連登。五谷豐盛。六畜旺生。合境平安。
神祇 聖誕日期 祝壽行禮式
玉皇大帝聖誕 農曆元月初九日 
行三獻禮
福德正神聖誕 農曆二月初二日 行祝壽參拜禮
文昌帝君聖誕 農曆二月初三日 行三獻禮
岳武穆王聖誕 農曆二月十五日 行三獻禮
孚佑帝君聖誕 農曆四月十四日 行三獻禮
天下都城隍聖誕 農曆五月十一日 行祝壽參拜禮
關平太子聖誕 農曆五月十三日 行祝壽參拜禮
關聖帝君聖誕 農曆六月廿四日 行三獻禮
司命真君聖誕 農曆八月初三日 行三獻禮
周倉將君聖誕 農曆十月廿三日 行祝壽參拜禮
至聖先師聖誕 國曆九月廿八日 釋奠典禮

神祇歷史背景

        同治、光緒年間,清政府因牡丹事件而調整對台改採積極對山區與東部勢力的擴張,設法統禦原住民。政策使得開墾成為合法,這時期,日月潭的漢人無所不在,例如原先是原住民日月潭聚落「剝骨社」,這時期已經成為漢人的聚落「卜吉」或「北窟」,日月潭地區益化堂與龍鳳宮,珠仔山上的正心書院也是在當時所興建的。
      日月潭電力開發後水域擴大、水位上升,潭區益化堂與龍鳳宮廟宇眾神經地方士紳議同遷建潭北松柏崙山腰合祀,廟名為「水雲宮、金華堂」統稱文武廟,奉祀神祇數量據廟史記載達三十尊,有考為元始天尊、三官大帝、玉皇大帝、慚愧祖師、五谷大帝、關聖帝君、觀音佛祖、關公帶騎、王天君、海龍王、李老君、王禪老祖、城隍尊神、司命真君、孚佑帝君、文昌帝君、關平太子、城隍尊神、周倉將軍、土地福神、觀音佛祖、土地公、土地婆、清水祖師、關太子、玉皇大帝、魁星夫子。

據本鄉麒鱗宮代化堂碑文載「清光緒30年(1904)本莊李逢源、陳清波、顏登賀等三人發 起招募地方善士前往日月潭北吉部落益化堂 呈疏請旨設堂於魚池村新店街李逢源先生住宅開堂奉祀,主祀 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旁祀關太子、周將軍,並訓練乩生施方濟世」。又據伊達邵明德宮碑文的記載,清光緒二年(1876),由通事黃天肥在lalu島上興建正心書院所供奉文昌帝君,後瘟疫影響住民不斷遷出,人口漸少,正心書院隨之荒棄傾廢,而其弘學之主神文昌帝君被附近之百姓請至家中供奉,後來再移請至水社村北吉巷之益化堂奉祀。由上載日月潭文武廟神祇確切由潭區廟宇移請供奉,直至民國五十一年政府政策倡議地方增建孔廟,又蒙上級指示廟宇祭祀牌位不立神像,民國59年將僅存列表神祇保存,其它神像由民間與村落廟宇擲筊請回奉祀,這一切歷史淵源日月潭文武廟廟史可推至清光緒二年(1876)距今135年。

武聖殿神祇

神像名稱 材質規格 奉安日期
關聖帝君 塑鋼纖維 坐姿連椅六尺三 民國65年
岳武穆王 塑鋼纖維 坐姿連椅六尺三 民國65年
天下督城隍 塑鋼纖維 坐姿連椅五尺三 民國65年
福德正神 塑鋼纖維 坐姿連椅五尺三 民國65年
周倉將軍  塑鋼纖維 立姿持刀五尺八   民國65年
關平太子  塑鋼纖維 立姿持刀五尺八   民國65年

大成殿神祇奉祀表

神像名稱 材質規格 奉安日期
至聖先師 銅鑄坐姿五尺八 民國70年
曾子 銅鑄坐姿四尺八 民國70年
孟子 銅鑄坐姿四尺八 民國70年
顏子 銅鑄坐姿三尺八 民國70年
子思子 銅鑄坐姿三尺八 民國70年
先哲登錄牌位  木刻牌位四尺八 民國70年
先賢登錄牌位 木刻牌位四尺四
民國70年
先儒登錄牌位 木刻牌位四尺四  民國70年

拜殿神祇奉祀表

神像名稱 材質規格 奉安日期
關聖帝君 木雕 坐姿連椅四尺二 民國96年
文昌帝君 木雕 坐姿連椅三尺六 民國96年
文財神 木雕 坐姿連椅三尺六 民國96年
周倉將軍 木雕 立姿三尺六 民國96年
關平太子 木雕 立姿三尺六 民國96年

月老寒拾殿神祇

神像名稱  材質規格  奉安日期 
月下老人 漢白玉 坐姿 四尺八   民國106年
寒山 漢白玉 立姿尺​三   民國​106年
拾得 漢白玉 立姿尺​三    民國​106年
少司命 漢白玉 立姿尺​三  民國​106年

藥師延壽殿神祇

神像名稱 材質規格 奉安日期
藥師琉璃佛 琉璃 蓮花座 坐姿四尺八 民國109年
日光菩薩 琉璃 蓮花座 立姿​四尺八 民國109年
月光菩薩 琉璃 蓮花座 立姿​四尺八 民國109年
釋迦摩尼佛 琉金銅制 坐姿 民國109年
韋駝菩薩 琉金銅制 立姿 民國109年
伽藍菩薩 琉金銅制 立姿 民國1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