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奠」一詞源於《禮記‧文王世子》中有記載:釋奠一詞始於周代,開學之初,學子必定對已故的聖人與師長進行祭祀,在行禮時應具備祭祀的禮品,以示慎重。
「釋」、「奠」兩字之說明如下: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然;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釋,解也。從釆取其分別物也。奠,置祭也。原義分別有取物陳設和呈獻奠祭之意。「釋奠」是周代在學校設置酒食,以奠祭先聖先師的一種典禮,後世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並呈獻牲、酒等祭品,對先聖神表示崇敬之意。
日月潭文武廟「釋奠儀」文化源自1967年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開始,本廟重建期間(1967)遵從上級指示主祀三聖弘揚三聖精神。「至聖先師孔子」「關聖帝君」「岳武穆王」。文舞佾生採明朝南庸志的「文舞圖譜」與「武舞圖譜」文佾生服飾為淺黃色、武佾生為淺綠色皆戴「皂巾」,位列廟埕,承先啟後,賦予新思維兼負教育意函創造獨有的祀典文化。起樂齊舞全台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