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英聚華‧文物豐美

         日月潭文武廟的初建,是始於西元一九三二年,因當時台灣電力公司利用日月潭建壩儲水發電,其潭面達八○○餘公頃,水位深七○公尺,故原湖畔居民二○○餘戶居地,水田一八○餘公頃均淪為水域,當時水社村水社巷之龍鳳宮,北吉巷之益化堂二廟,也由魚池莊役場召開莊民大會議決,擇地另外合建文武廟,因此文武廟之歷史,至少已經一甲子而有餘,如果連同其前身的龍鳳宮及益化堂時期的歷史,也算進去的話,其歷史則更不僅此數了。

         大凡一間歷史遠久的廟宇,其特點之一必定是擁有極多極其豐富的文物,日月潭文武廟也是一座擁有極其珍貴文物的古廟之一。由於它位於天然湖畔,環湖皆山,峰連嶂疊,與湖水漣漪相映,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氣候又夏涼冬暖,故其風景之優美,早就中外馳名了,再加上其特色的文物,更使其成為寺廟觀光的經典景點,其文物不管是建築、雕刻、或神像、禮器、祭器、匾、聯等等都有其特色,值得介紹:

 

神像之美:

    日月潭文武廟大成殿主祀至聖先師孔子,一般孔廟都僅奉祀孔子牌位,而沒有孔子神像。文武廟則不但奉祀有孔子座像,其座像更是大有來歷。同時還奉祀有亞聖孟子、述聖子思子這三座聖像,奉祀於大成殿正龕之中,為鑄銅製造,高六尺五寸,重一二五○公斤,其孔子座像衣布衣戴王冠雙手拱持鎮圭,容顏類似佛像容顏,眼神尊嚴中帶柔和神色。這尊座像,據日本孔廟典禮奏暫會代表,古代文化史實研究會會員今井崖舟先生的考證,其原製作年代為西元七三八年,在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當政之開元二十六年,由渤海國扶餘府工匠利用鑄銅法所製作,距今已有一二○○餘年,所以就文化學術觀點而言,乃是獨一無二,無以比較之文化財。

         據歷史考證,西元七三八年,渤海王文王大欽茂,為吸收唐朝文化,向唐玄宗皇帝議請兩國互惠和好,文王已知悉玄宗皇弟有濃厚尊孔崇聖觀念,因此命扶餘府工人鑄造巨大孔子像,稟報願獻贈玄宗皇帝,皇帝大喜,嘉許之,並且立刻派天寶元年曾任平廬節度使,天寶三年任范陽節度使的安碌山為宰領使,將孔子相迎送回來,又據全璋伯內裡禮典鈔記的記載說,當時孔子像宋唐之模樣,真的是盛況空前,「乃以駿馬十匹,施花蓮台駕,從兵百於側,向唐都」用十匹的駿馬,百餘人的隨從兵眾,並用施花蓮台隨駕,向唐都而來,真的是備極隆重。

         孔子聖像由安祿山在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遷移安置於范陽城〈今北京〉學廟內,當時在曲阜闕里之孔子後裔,第三十五代文宣公孔璲之,為避安祿山之亂,寄居寧陵〈現河南省開封縣寧陵,也在此地去逝,有子名萱。

         唐朝滅之後,經歷後梁、後漢、北宋、南宋、元、明、清等各朝,范陽地名也屢經更改,分別為大都、中都、燕京、順天府、北京等等,雖然歷經改朝換代,但是孔子聖像仍供奉在廟堂之內,歷代帝王也都親自辦理祭孔典禮。

         西元一九○○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因義和團事件之故,北京城被日本等七國軍隊包圍,在這期間,安置城內因廟內之孔子聖像及其他二尊像,即明朝永樂元年在右所製作之亞聖孟子及述聖子思子像,遭某國士兵略奪,其後幾經曲折,這三尊像渡海流落到日本,在美術藝品愛好者間輾轉授受,西元一九一五年,伊勢田丸町醫師小林政太郎先生,見此三尊塑像,心儀外型製作精美,受到轉讓取得此三尊像,創建孔子廟,每年定期舉行祭拜典禮,供養不懈,之後事闡於三重縣廳學務課,於是指定為縣文化財。而當時小林先生遭逢到日本戰敗後的經濟不景氣,個人面臨難以為繼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