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科儀」與「蒙山施食科儀」

龍華派儀式系統中的重要一環乃是以救濟亡魂為目的的拔度超生儀式。而香花科儀則是這類儀式所根據的主要手冊。人死之後有所謂「做七」的儀式,即是每隔七日做法事一次,一直到第四十九天為止,不過做七一般只做單數,即是頭七、三七、五七、和滿七(即是七七)。而且據說有兒

閱讀全文: 「香花科儀」與「蒙山施食科儀」

「齋門」與「沙門」的關係

朝天堂的信徒和主持對於本派在台灣宗教脈絡中的看法如下。首先,他們強調龍華派雖然是佛教的一支,卻必須與出家佛教明顯的區分開來。這是因為佛教(又稱沙門),是必須出家的,而龍華派所屬的齋門則是不用出家也可以修行。

閱讀全文: 「齋門」與「沙門」的關係

冥陽兩利的法會

施放大蒙山施食時,中間置一法壇,上供佛像,中置香花時果、香爐燭臺,備白米清水各一杯,並請大僧主壇說法;恭請有德行的大僧主壇說法,救度幽冥眾生,施食的因緣殊勝,憑藉大眾的誦偈,直示唯心的法門,可以令諸鬼受持三皈,禮佛拜懺,聞法受食,同得解脫。

閱讀全文: 冥陽兩利的法會

佾舞

佾舞在祭祀時,只有三獻禮部分才加入八佾舞。舞又有文、武之分。跳「羽舞」的舞生,手持龠翟,象徵文德。「干舞」的舞者手持干戈,象徵武功。
《宋史.樂四》雲:「文舞九成,終於垂衣拱手,無為而治;武舞九成,終於偃武修文,投戈講藝。」 這句話是說,跳文舞代表著垂衣裳、行拱手禮就可以平治天下。跳武舞則代表放棄武攻。在跳佾舞時,佾舞生前方有二人持「節」,稱為「節生」,其作用是發號施令。站在露臺東西兩側被稱為「東節」、「西節」。

閱讀全文: 佾舞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

閱讀全文: 禮運大同篇

釋奠禮演進與器物說明

至聖先師孔子生於二千五百五十九年前,周靈王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陰曆),一九四二年,中華民國政府邀集專家研究,換算陽曆應為九月二十八日,自西漢武帝罷黷百家,尊孔重儒,以迄今日,二千餘年間,國家每次大亂之後,重建新秩序時,大都確信孔子之

閱讀全文: 釋奠禮演進與器物說明
3214
五 05, 2022 信仰源流

行禮式

三獻禮‧《宋史樂志》‧「禮備三獻、樂成七…
務相關問題提問
Call Us
  • 049-2855122
Location
  • 55545南投縣魚池鄉中正路63號
Business Hours
  • 全年無休
  • 需要服務人員解籤捐款或解說請於08:00~12:00
  • 每日05:00開廟門 │21:00關廟門
Thank you! Your message has been sent.
Unable to send your message. Please fix errors then try again.

有關您的提問我們會盡快回覆您
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如有急事需要回答請您撥打
電話049-2855122。